跳到主要內容區

【高齡族群的睡眠問題】系列六:【睡眠照護的護理視角】生活形態的調整很重要

【高齡族群的睡眠問題】系列六:【睡眠照護的護理視角】生活形態的調整很重要

一早查房,85歲的阿嬤正呼呼大睡,外籍看護癱坐在旁邊的陪客椅上閉目養神;輕拍看護、輕聲問道:「昨晚是不是沒有睡好?」看護搖頭回答:「阿嬤昨晚一直吵著要起來,一直講一些聽不懂的話,幫她包尿布她也不要,一直說要下床上廁所,勉強把尿布包起來,就會一直扯尿布。」

剛到病房看阿嬤的孫女也說:「阿嬤在家也是這樣,這1、2年更是嚴重,在家也常晚上鬧到大家睡不著,曾經嘗試給他吃安眠藥,但只要一吃就會昏睡1、2天;也試過白天讓她下床坐輪椅看電視,但馬上會在輪椅上睡著,造成日夜顛倒情形嚴重。」

成大醫院護理部陳嬿今副護理長表示,急性感染住院病人,尤其是高齡長者,很容易因居住環境的改變、如感染發燒導致電解質不平衡等的生理變化,及使用鎮靜藥物等化學性約束,引起譫妄、日夜顛倒的問題。這是因為老年人控制晝夜節律的神經元退化,造成睡眠障礙,導致白天更頻繁地小睡,夜間總睡眠時數反而減少,因而使病人有煩躁不安和抑鬱症狀增加情形。

若要有效改善住院高齡病人的睡眠障礙,首先應完整地評估與睡眠相關的精神、行為與身體狀態。陳嬿今副護理長說,有研究指出,如能上、下午出外曬曬陽光至少30分鐘以上、連續5天,尤其是下午5-6點曝曬微弱光再加上身體活動,不但能調整老年人的生理節律、降低夜間睡眠間斷,也能改善晚上6、7點就想睡覺的情形。如:晨間拉開窗簾讓光線照射進來,上午9-11點讓病人坐在窗邊曬曬太陽,或是坐輪椅到室外照射陽光30分鐘至1小時。

另外,住院期間應規劃有固定下床活動時間,除了透過光線暴露提升病人的時間感外,可搭配聽音樂、穴位按摩、床上肢體伸展或踩腳踏車等活動穩定作息;夜間則要降低光線直接照射頭部,以促進褪黑激素的分泌,進而改善病人日夜節律失調的情形。

陳嬿今副護理長表示,長輩因睡眠引發的問題,多數與環境及社會因素有關,因此成大醫院增設睡眠照護諮詢門診,提供長者的環境、行為評估,再透過個別化的非藥物治療指導與建議,像是按摩、音樂、室內光線、溫度調整與睡眠衛生等,幫助調整及改善睡眠的問題。

-----本系列完-----

(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,如有不適或疾病,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,以免貽誤病情,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。)

以上內容摘自成大醫院FB
瀏覽數: